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4篇
  免费   775篇
  国内免费   1368篇
安全科学   799篇
废物处理   131篇
环保管理   562篇
综合类   3776篇
基础理论   827篇
污染及防治   425篇
评价与监测   377篇
社会与环境   404篇
灾害及防治   22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20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250篇
  2017年   237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307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470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481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182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磷钼蓝光度法测定海藻中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对P的特异性高、共存离子干扰小、显色稳定的钼蓝分光光度法,以抗坏血酸作为还原剂,通过在酸性条件下PO43-与钼酸铵结合生成磷钼酸铵,并经对苯二酚、亚硫酸钠还原成蓝色化合物-钼蓝,在其最大吸收波长660 nm条件下,对海带标准样品进行了测定.该方法所用试剂少、操作简便、测定速度快,测定结果精度高、准确度好,回收率为99.1%~100.5%,是一种简便、快捷测定海藻体内总磷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企业安全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综合分析企业安全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企业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其安全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93.
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对难生化降解物质去除率不高,出水中仍残留部分污染物,对水安全和回用造成一定影响这一不足,综述了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4.
微囊藻毒素-LR的臭氧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缪恒锋  陆新  严群  谢利娟  阮文权 《环境科学》2009,30(11):3288-3292
采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考察了微囊藻毒素-LR(MC-LR)的降解效果,并通过对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8种主要降解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析,推测其降解途径.结果表明,臭氧氧化降解MC-LR主要通过Adda途径和Mdha途径来完成对MC-LR的降解和脱毒作用.臭氧氧化的Adda途径是通过对MC-LR上Adda侧链的进攻,断开具有活性的Adda支链,而达到脱毒的目的;臭氧氧化的Mdha途径是通过对MCs肽环上面Mdha和Ala的断键,打开环状肽链,使藻毒素失去活性,在整个过程中Adda途径占主导地位.在O3∶MC为6时,MC-LR的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2%.  相似文献   
995.
3,4-二氯苯胺与取代芳烃联合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光华  吴昊  陈志永  李颖 《环境科学》2009,30(10):3104-3109
采用细菌生长抑制实验测定了取代芳烃及其混合物对长江水中混合细菌的急性毒性,得到17种单一化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22组混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定性评价,3,4-二氯苯胺与胺类化合物的联合效应以简单相加或部分相加作用为主,而3,4-二氯苯胺与酚类化合物的联合效应则多表现为协同作用.以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lgP)和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为结构描述符,分别建立了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所得模型对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和反应性化合物的毒性都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不仅能预测3,4-二氯苯胺与取代芳烃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也能预测三元和四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  相似文献   
996.
低温条件下絮体破碎再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了解低温条件下絮体的形成/破碎/再絮凝过程在适当条件下对絮凝去除水中颗粒物的强化效果,采用PDA2000透光率脉动检测仪对絮凝破碎再絮凝过程进行了在线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当电中和机理占主导作用时(混凝剂投加量小于0.1 mmol·L-1),絮体破碎后能重新絮凝,絮体大小能恢复到破碎之前;而当网捕卷扫机理占主导作用时(混凝剂投加量大于0.2 mmol·L-1),絮体的恢复情况不如电中和条件,再絮凝能力降低.投加适量的腐殖酸会增加絮体破碎前后的分形维数,但过量的腐殖酸则会降低破碎前后絮体的分形维数.絮体破碎再絮凝后其分形维数比破碎前高.腐殖酸的投加量并不会明显影响絮凝和破碎后再絮凝的FI指数.电中和絮体破碎前初始絮凝时间越长破碎后沉后水浊度越低,破碎后其浊度会比破碎前显著减小.较低投量的铝盐就能使得沉后水浊度降到很低,因此可以降低混凝剂投量而达到更好的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湿度对西北地区黄绵土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下,随着土壤湿度增加,土壤N2O捧放量增加;但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为20.67%时例外.此时黄绵土对空气中N2O有吸附现象,即在低含水量时,黄绵土有可能是N2O的汇.在试验设计的土壤湿度范围内,15℃条件下土壤N2O排放的最大水分效应区间在49.18%~57.86%(WFPS)之间,20℃条件下在38.14%~49.18%(WFPS)之间,25℃、30℃和35℃时累积量湿区在20.67%~38.14%(WFPS)之间,即随着温度的升高,N2O的最大水分效应区间提前.土壤N2O累积排放量(y)动力学曲线符合修正的Elovich方程(P<0.01),随着湿度的增加,表观排放速率(b)增大,25℃、300C和35℃时,N2O初始排放量(a)也随着湿度增加而增大;15℃、20℃和25℃时,土壤湿度(20.67%~57.86%WFPS)对农田土样N2O排放总量的作用表现为线性关系,30℃和35℃时表现为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998.
炼焦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征及其大气化学反应活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利用不锈钢采样罐和全自动预浓缩/GC/MS系统,在58-Ⅱ型和JN43-80型焦炉顶测试了炼焦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各组分的浓度,研究了VOCs排放特征,结合OH自由基消耗速率分析了这些物质的反应活性.研究发现,在装煤时刻和炼焦过程中,58-Ⅱ型焦炉产生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分别为7022 μg·m-3和6266μg·m-3;JN43-80型焦炉产生的TVOCs浓度分别为4185 μg·m-3和3298μg·m-3.装煤时刻产生的TVOCs浓度明显高于炼焦过程产生的.炼焦过程(包括装煤时刻)无组织排放的VOCs,包含烯烃、烷烃、芳香烃、卤代烃以及少量的醛和酮,其中乙烯、乙烷、丙烯、苯以及甲苯等为主要成分.这些产生的VOCs反应活性各不相同,活性最大的是烯烃类物质.其活性占TVOCs反应活性比重为86.2%±2.1%;其次是芳香烃类物质,其活性比重为9.2%±3.1%;反应活性最大的5个物种分别是丙烯、乙烯、1,3-丁二烯、1-丁烯以及苯乙烯.  相似文献   
999.
新型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同时处理废气和废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强  李杰  鲁娜  吴彦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7):1400-1404
为了充分发挥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污染物的能力.本研究依据介质阻挡放电降解废气和废液的原理,设计了一种介质阻挡放电同时处理废液和废气的反应器,并对模拟废气甲苯和染料废水进行处理.实验过程中对甲苯和染料废水分别单独处理和两者同时处理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甲苯在单独处理和同染料废水同时处理时都可达到较高的降解效果,两者同时处理时甲苯的降解效率可达88.6%.并且在甲苯降解效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本反应器可以实现对染料废水的同步降解,其中处理50 mg·L-1活性艳蓝60min时,降解率可达95.4%,每小时处理量为35.8 mg.通过同时处理甲苯和染料废水提高了反应器的能量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系列V2O5/CeO2催化剂,用于低温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NO.同时,考察了催化剂中V2O5负载量和煅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运用SEM,BET和XRD物理化学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2O5/CeO2催化剂对模拟烟气中的NO转化呈现出较高的活性,但是V2O5负载量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并不呈线性递增的关系.当V2O5负载量超过10%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开始下降.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由于钒酸铈的生成,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下降.400℃为最佳煅烧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